海东日报社数字报刊
秋高气爽,正是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不管是在项目工地,还是生产车间,又或是在产业园区,河湟大地满目尽是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数万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保安全、提质量、抢进度,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今年以来,海东市坚定工业强市目标不动摇,以创新促发展,以改变求突破,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抓企业促发展”,前三季度累计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培育中小微企业259户,实现一般性工业投资额达37.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共计102.55亿元。
工业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项目、龙头企业和强劲产业的引领支撑。为此,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其中,青海天蓝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制与生产二期等13个项目建成试生产;青海生龙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等15个项目正在建设;海玉明金属装配式绿色钢结构技术改造等14个项目已建成试生产;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青海亚太年产10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等1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一批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奠定基础。
据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有效投资中的一般性工业项目55项,其中续建项目28项,完成投资33.26亿元;新建项目27项,完成投资4.59亿元。累计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7.85亿元,同比增长130.8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作出重大贡献。
重大项目的有力建设、有序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海东市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首位,把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牢抓实,强化工业运行监测、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全力促进规上工业经济回升。
通过制定应对措施,海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稳产盈利,稳定工业用电负荷。今年1月至9月,全市工业总用电量109.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6%。同时,积极开展工业领域“入企服务现场办公”行动和稳产增效工作,协调解决红狮硅基新材料、亚太轻合金高端铝基材料等项目的供电、供水等困难问题;协调国网公司解决亿众丝绸云谷低碳算力产业园项目电力等级认定问题;强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导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申报工业转型升级等各类工业专项资金288项,共计争取下达各类专项资金237项、到位资金1.027亿元。推动15户企业成功申报认定为创新型企业、8户企业成功申报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4户企业认定为绿色工厂,创新型企业总数已达37户,“专精特新”企业已达28户。
今年5月,《海东市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方案》正式制定印发,海东市工信局积极策划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瞄准重点区域,围绕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在第25届青洽会上,共邀请43家企业311名省内外客商参会,共落实签约项目24项、总投资277.1亿元,全市系统性、全链条、全要素的招商服务理念进一步形成。
今年以来,海东市精心谋划120项重点招商项目、市县两级累计赴外招商18批次、邀请客商考察33批次、对接洽谈平安高精铝复产技改等招商重点项目、摸排珠三角地区绿色算力企业……一系列围绕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四要素”量身定制的招商策略就此展开。截至9月底,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4项,到位资金102.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0%,招商引资成为推动海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海东市鼓励企业实施节能技改项目,铝加工、铁合金、水泥等企业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实施了脱硫脱硝改造、除尘技术改造、烟气余热发电、硅铁浇铸环节烟气治理等技改项目,持续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步伐。截至目前,全市19家铁合金企业37套定点浇铸技改已全部完成,经优化改造后效果良好。邀请专家赴17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环保问题排查整治,共发现问题53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重点项目“不停歇”,暖心服务“不断档”。当前,随着一个个重点工业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生产线的高速运行,海东市正锚定目标,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持续营造拼项目、扩投资、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工业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万洋厂房出租出售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